Wednesday, April 9, 2014

蘇格拉底式對話

教育之夜總算告一段落了。



老師要我們用一個形容詞來說出我們的感受,我真的只能說「tired」。好吧,雖然很累但是很值得啦,畢竟這次我出的作品還滿有迴響的,但為了這些事我荒廢掉很多課業上的事情,也熬了很多天夜,身體機能急速下降,狀況十分不佳。當然我知道整個教育之夜不是只有我累而已,大家都很辛苦,但有時候有些辛苦不說出來永遠不會有人知道,而當然也不會有人刻意去說自己付出很多什麼的,因為大家是在同一個團隊裡面,有各自的工作要負責。但是我有一個不太好的毛病就是我很在意一些小細節,所以導致每次我做什麼事可能都要花上比其他人更多的時間,所以這段時間我的學習狀況、身體狀況都很差,尤其前陣子又有學運的事情,讓我的心情也很浮躁。其實我一直有一種我不知道為了甚麼要做這些事的感覺,我捨棄掉我原本本來應該要顧好的事情,然後去做一件對我來說沒有什麼報酬的工作,我知道是我能力不夠無法兼顧,但是今天聽到老師說的話還有給予的鼓勵時,真的讓我很想哭,真的真的很想哭。

很謝謝老師。
當然也有在這期間一直支持我幫忙我鼓勵我的同學,也謝謝你們。


今天課堂中談到蘇格拉底式對話(Socratic Dialogue)

我上網查了一下相關資料:

「我只知道一件事,就是我一無所知」—Socrates(470-399B.C.)

蘇格拉底認為真正的智慧來自內心,而不是得自別人的傳授,所以人類必須為自己的知識奠定鞏固的基礎,而他相信這個基礎就是人的理性,但因為正確的見解才能導致正確的行動,所以人如果違反自己的理性就不會快樂,於是他藉著假裝無知的方式,強迫他所遇見的人運用本身的常識,以便不斷揭露人們思想上的弱點,達到澄清概念與建立個人思想系統的目的。
蘇格拉底這種揭露他人思想弱點的論證式對談便被後世稱之為「蘇格拉底式對話」,而將這種對話視為一種治療技術的,則是美國著名的認知學派治療師Beck。Beck所發展的認知治療模式以改變個案的不良認知為手段來達到解除其情緒困擾的目的,而蘇格拉底式對話則是他用來澄清、改變不良認知的重要技術之一。


這種問答方式的原則在於不要用「why」。
用「who、what、when、where、how」來引導需要被輔導或是治療的人。

老師問了我們兩個問題:
What are the concerns about your teaching career?
What could you be doing if you didn't have the concerns you do?

也就是說當一個人他做什麼事會擔心什麼時就問他:「你擔心什麼?」
當他回答完之後再問:「那如果沒有這些擔心的事,你會怎麼做?」

其實這也是一個滿好的輔導方式,我如果當老師的話我會擔心什麼呢?我想應該是我想教學生的東西不是考試要考的,會引起家長不滿,學生不想聽吧。如果沒有這些事,那我當然就會按自己的方式去教導學生啦!所以我要做的事就是盡我所能的去教導學生。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